6.12.2007

「母嬰同室」--給懷孕媽咪的哺乳建議

(From 媽咪寶貝雜誌 更新日期:2007-06-04 記者:高宜伶、洪櫻瑜)

  越來越多的資訊與研究指出:「母乳最好!」然而就在妳打定主意想要餵母奶時,週遭親友口中或是媒體刊登的「哺乳血淚史」卻又使妳擔憂地不知如何是好,深怕自己就是下一個餓壞寶寶或是累死自己的媽咪!
  事實上,哺乳不難,越了解哺乳、越熟悉奶水分泌的機制,與越了解寶寶的需求與供給,妳就會越有信心!

母嬰同室好處多
  及早且密集的哺餵是哺乳順利的第一把鑰匙,這意味著:如果無法實施產檯餵奶,最好能在產後30分鐘內接觸寶寶並開始嘗試哺乳,同時一天至少哺乳8~12次,也就是鼓勵媽媽至少2~3小時哺餵一次新生兒!
  這聽起來並不困難,但如果寶寶安置在嬰兒室,媽咪可能必須隨時等待嬰兒室護士的電話通知,並且拖著產後疲憊或是剖腹產後疼痛的身軀在嬰兒室與病房之間來回奔波,如此便增加哺乳的困難度。有時候,過多的訪客也可能使妳忘記哺乳時間或是不好意思表明自己現在需要去哺乳,因此,不難想像為何許多媽咪寧可選擇母嬰同室了。當寶寶放在身邊,只要他有需要就立即哺乳既方便又令人放心。漸漸地,妳會明白寶寶需要喝奶的訊號,毋須等待他大哭,在寶寶轉頭,甚至蹬腳等肢體語言出現時就可以哺乳!

  實施母嬰同室及產檯餵奶是母嬰親善醫院必備的服務。在醫院實施母嬰同室的好處相當多,根據研究,母嬰同室的寶寶哭泣的時間比在嬰兒室的寶寶少,同時寶寶放在房中也讓妳有更多機會觀察他飢餓的訊號並且練習哺乳,再加上醫療人員即時的評估與協助,妳將在哺乳的路上建立良好的基礎。

母嬰同室,母嬰同累?
  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去年度雖有82間通過認證的母嬰親善醫院,但是各家親善程度不一,有些醫院僅停留在「母乳最好」的口號宣導(更遑論那些不在親善之列的醫療院所了!),再加上台灣醫療的人力分配問題、母嬰親善醫護人員不足、每位護理人員負責照顧的人數偏高、醫護人員母乳資訊有落差(有些人知識豐富,但有些人卻明顯不足)、健保對哺乳衛教沒有特別的給付等等,許多先天失調與後天不足的狀況造成部分醫院中的母嬰同室變成母嬰一同在病房中被忽略的遺憾情形。
  在周圍沒有親友有母乳哺育經驗可以分享的情形下,台灣媽咪產後在住院時期若無法從醫護人員身上得到正確與足夠的哺乳指導以及相關的育兒照顧提醒,就會產生如媒體所披露的把寶寶餓「黃」了等情形。餵母乳發生的多數問題在於哺乳姿勢不對或哺乳次數太少,寶寶沒有得到需要的乳汁,導致黃疸退得慢,黃疸值高時寶寶會嗜睡,若沒有積極喚醒寶寶喝奶,惡性循環下很可能造成寶寶脫水。
  雖說如此,我們不該因噎廢食,上述的問題透過頻繁哺乳、改善哺乳姿勢就可以避免,而想要哺乳的媽咪們仍應積極地尋找願意配合餵母乳的醫院,並在這些醫院生產,且產前做好餵母乳的相關功課,參加母乳媽咪的產前教室或是聚會,產後哺乳時一有問題就主動尋求醫護人員的協助或尋找相關資源。在這種母嬰親善醫院質量不均的過渡期,自力救濟或許是個補救的好辦法。

  除此之外,母嬰同室並非是媽咪與寶寶共處一室而醫護人員不需負責照顧,相反地,醫護人員應扮演重要觀察者的角色,隨時提供哺乳協助與資源,媽咪們需要的是多餵奶、密集餵奶,且有問題立即請教醫護人員,這一點請千萬不要客氣!另外,先生與家人的協助在醫護人力不足的情形下也相形重要,妳可以安排先生或家人協助招呼訪客、幫寶寶換尿布以及剖腹產後的行動協助(剖腹產後的母嬰同室比產後奔波哺乳輕鬆得多,媽咪毋須等到可以下床時才餵奶,可試著請家人協助妳翻身側躺,把寶寶抱到妳身邊以便哺乳)。

  許多母乳爸爸除了當太太最堅實的依靠外,也會主動地協助觀察哺乳情形或尋找相關資訊,產後母職的敏感、身體的興奮與疲憊交雜,先生的鼓勵與肯定將會給予新手媽媽們莫大的動力!

1 則留言:

好媽媽 提到...

您的文章很不錯 不知是否願意與其他的媽媽分享 讓更多人看到您的文章
我們的網站是好媽媽懷孕寶寶交流網
這是我與老公 還有幾位懷孕的朋友共同創立的
主旨是希望孕婦媽媽們有個交流平台 如果認同我們的網站 可以來跟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