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07

電視寶寶行不行?

(From 媽媽寶寶雜誌 更新日期:2007-05-06 記者:林佩蓉)

每個地區的社會文化都深深影響該地未來的主人翁,台灣也不例外。在台灣,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常常會出現一種台灣「特有」的照顧方式,那就是把寶寶放在「學步車」中「看電視」。
究竟這樣的現象是好是壞?
到底1歲以下的寶寶可不可以看電視呢?
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現實狀況篇
聲光強烈‧吸引力大

  爸爸媽媽們若是有仔細觀察寶寶對於電視節目的反應,一定可以發現,寶寶最喜歡看的是「廣告」。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穆淑琪表示,電視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一定在「聲光」方面下了些工夫,好讓觀眾對這項產品有印象。而1歲以前的寶寶,對於電視內容、情節、劇情是無法了解、吸收的,他們唯一有興趣的就是強烈的聲光效果,而廣告剛好符合這項條件。
  因此,當我們仔細觀察,常常可以發現寶寶在廣告時段,反而會將目光集中在電視。環境影響照顧方式在國內,大部分的照顧者會將寶寶置於學步車中,並且開著電視,以便照顧者可以進行其他家事。
  穆淑琪醫師說,「常常可以想見一個畫面,寶寶在學步車中,走著走著就越來越靠近電視,有時候甚至就在正前方看著電視,等到奶奶從廚房忙完出來,才把寶寶拉到後面,電視還是繼續讓他看,於是就會不停的上演著『跑向前』、『拉退後』的戲碼,在奶奶忙著煮晚餐的時段。這就表示,奶奶也知道不能這麼近看電視,甚至知道寶寶不應該看電視,但是卻因為她無法兼顧寶寶與烹煮晚餐,因此只好用電視來『打發』寶寶。」

不良影響篇
  問到對於寶寶,尤其1歲以下的寶寶,到底可不可以看電視,穆淑琪醫師表示,「不建議給寶寶看電視。雖然電視的強烈聲光效果可以吸引寶寶注意,可以稱之為一種『刺激』,但是這樣的刺激方式,並非正向的、也非合適的,因此不建議讓寶寶看電視。」
  那麼究竟看電視對寶寶會產生哪些不良影響呢?
  讓我們一一來告訴您。
Part 1 眼睛、視力
「鬥雞眼」好不了?
  許多寶寶在2歲以前會有「假性內斜視」的狀況發生,也就是所謂的「鬥雞眼」,穆淑琪醫師說,這是因為寶寶的眼球肌肉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通常在寶寶2歲大左右,就會自然發育完全,而不再有鬥雞眼的現象。
  但是若寶寶長時間受到電視螢幕亮光的刺激,眼球肌肉協調度的進步就會受到阻礙,可能會使發育時間延長,或甚至無法發育完全。
研究文獻怎麼說?
  穆淑琪醫師說,雖沒有研究報告直接指出看電視一定會近視或斜視,但是曾有文獻指出,看電視的確會影響寶寶視覺細胞的發育。

Part 2 專注力、思考能力
剝奪寶寶學習的權利
  相信許多爸媽一定聽過,看太多電視的寶寶,其專注力不佳,不易集中精神。
  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如此,因為長時間接受強烈的聲光效果刺激,聲音的高低起伏很大,電視畫面變化得很快,讓寶寶的腦部長期暴露在高度刺激下,逐漸無法接受靜態的事物,在兒童氣質特質養成中最容易影響的應該是專注力不易集中。
  另外,穆淑琪醫師指出,像電視這樣的平面影像,對於寶寶的思考能力發展沒有任何的幫助。寶寶看電視時,到底可以就內容吸收多寡因孩子而異,這方面的影響不易量化,但另一顯而易見的影響可見的是因為畫面不斷轉換,他接收了第一個畫面,還來不及消化,下一個新的畫面又出現了,在這樣「來不及」的情況下,寶寶就只有不停的接收,卻無法在腦海中沉澱,慢慢的消化吸收。
  這樣寶寶在思考能力與創造力的學習上受阻,無形中照顧者也就剝奪了寶寶學習的權利。

Part 3 語言發展
過度刺激‧適得其反
  為什麼寶寶只愛廣告,不愛「連續劇」呢?
  當然除了看不懂劇情之外,緩慢節奏也是不受寶寶喜愛的原因。通常廣告人物說話的速度會較戲劇演員快,因此較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關於這點,穆淑琪醫師表示,的確曾有研究報告指出,寶寶長期暴露在說話速度較快的環境下,對其語言發展有負面的影響。
  穆淑琪醫師進一步解釋,不僅是長期看電視的寶寶會出現這樣的問題,若是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說話速度過快,也同樣會影響寶寶的語言發展。
  媽媽說話速度過快,除了會讓寶寶無法學習正確的發音之外,同時寶寶也會去學習媽媽說話的速度,但寶寶的語言發育尚未完成,使得寶寶雖然已習慣用媽媽說話的速度來思考事情,但是說話的速度卻跟不上,便會漸漸造成「口吃」的問題。「口吃」絕非天生穆淑琪醫師說,若是媽媽(主要照顧者)本身說話速度過快,比較容易養出「口吃」的孩子。
  媽媽對寶寶的影響是無遠弗屆的,一天24小時,寶寶都在聽媽媽說話,不僅有媽媽對著寶寶說話時會有影響力,媽媽在講電話、跟鄰居聊天等,都會影響到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因此,電視節目說話的速度,也是相同的道理,並不適合讓寶寶長期收聽,甚至學習其說話的方式,以免造成日後不良的影響。
  穆淑琪醫師還提醒爸媽,幫寶寶選擇說故事的CD時,除了故事內容及生動性要注意之外,當然也要注意其說故事的速度是否適中。當然,最好還是由爸媽親自說故事給寶寶聽喔!

Part 4 行為發展
缺少「互動」的學習
  電視是單向輸入的媒介,寶寶在看電視時,只是不停且被動地在接收外來的訊息,電視無須等待寶寶有所回應,才產生下一個畫面。
  穆淑琪醫師說,這樣的狀況下,便是剝奪了寶寶學習「互動」的機會,若是與爸媽進行遊戲,通常都是在有互動的狀況下,才有辦法持續進行遊戲,這時寶寶便會學習到對於人、事、物的互動及反應,相反的「電視」是無法提供寶寶這樣的互動環境。非「個人化」設計針對這樣的問題,現在也出現一些互動性的兒童節目或DVD,強調可以讓寶寶互動學習。
  穆淑琪醫師認為,也許這樣的節目設計會較優於原本的單向、無互動的節目,但是這些節目或DVD也非「個人化」的設計,每個寶寶的反應時間及互動的方式一定不相同,有時甚至造成爸媽對於寶寶發展的狀況產生疑惑,認為寶寶是不是發展有問題,怎麼會看不懂?
  因此,穆淑琪醫師強調,寶寶最好的玩伴還是爸爸媽媽,同時也是最佳的學習對象。

醫師建議篇
別讓電視當保母
  「電視絕對不是最佳的保母!」穆淑琪醫師強調。
  絕對不要用電視來打發寶寶,有些媽媽有事要忙,無法讓寶寶一直黏在身上時,就會想用電視來打發寶寶,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寶寶便會自己去看電視,電視似乎變成了他的好朋友,這些被動靜態的刺激,久而久之,寶寶再大一點,可能改玩電動,這些影響都必須在孩子早期發育時一併考量的。
  那麼,若是媽媽非得離開寶寶,讓他獨處時,該怎麼做比較好呢?
  穆淑琪醫師說,「關於這點我們當醫師的也挺無奈的!台灣地狹人稠,要求家長在家中為寶寶設計一間遊戲室,似乎有點要求過高。但是,遊戲室或遊戲區才是寶寶獨處的最佳環境。」

小小遊戲區
  在台灣,要為寶寶騰出一間遊戲室是有點難度,穆淑琪醫師建議,至少為寶寶找出一個空間,大約1公尺乘以1公尺左右的空間,用小柵欄圍起來,並佈置安全的環境,放進寶寶最愛的玩具,給寶寶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另外,若是情況允許,可以給寶寶一間遊戲室,記得在遊戲間裡漆上鮮豔的顏色,但是不要太花俏,可以定期更換顏色,讓寶寶接受適當的視覺刺激,也許你的寶寶會愛上這樣的遊戲間(區),不再當個「橡皮糖」喔!

2歲寶寶懂得劇情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節目的劇情是沒有什麼意義的,這些小寶寶往往都是被聲光效果所吸引,像是唱歌跳舞的節目,而且還必須是快節奏的歌曲。
  但是穆淑琪醫師提到,大約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可以懂得電視節目的內容,因此若是真要利用電視節目或是DVD來教寶寶,一定要注意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穆淑琪醫師說,「在診間常常可以聽見媽媽跟小寶貝說,『昨天巧虎看醫生是不是很乖,你也要跟巧虎一樣啊!』」可見,媽媽在帶小寶貝來看醫生的前一天,已經先利用節目劇情讓寶寶知道,「看醫生」是怎麼一回事了。因此,穆淑琪醫師表示,雖然不建議小寶寶看電視,但是卻無法不認同一些節目劇情教育孩子的「魔力」。

善用電視教育寶寶
  穆淑琪醫師提醒家長,要讓小寶貝看電視時,一定要注意時間,每次收看大約15分鐘左右,至少休息30分鐘以上,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次。而距離方面,則依電視尺寸大小而定,一般是電視螢幕對角線距離的2倍以上。另外,一定要慎選節目內容,除了講話的速度不宜過快之外,劇情內容也要請家長審慎過濾。

爸媽說故事最好聽
  其實學齡期的寶寶最需要的是父母親的陪伴,穆淑琪醫師表示,最好還是由家長親自教育寶寶,例如說故事給寶寶聽,從故事中寶寶也可以學到不少事情。由爸媽說故事的好處多多,即使每天都說同一個故事,寶寶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因為爸爸媽媽每天的情緒不同,因此表情、聲調、語氣,每天都會不同,就會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受,這樣的方式對寶寶而言,才是最佳的互動學習方式呢!

別讓寶寶只愛電視
  其實寶寶最需要的是來自家庭的愛,這個階段的寶寶會慢慢建立「家」的觀念,由於家庭成員的互動,寶寶會感受到「愛」,並且學習去愛家中的每一位成員。在寶寶的成長階段中,若是少了這個部分,也許寶寶也就無法學習到什麼是「愛」了!千萬別讓你的寶寶只愛「電視」喔!

沒有留言: